论文进度,学习状态和人生旷野
好久没有记录想法了。刚好今天看到了两个让我有感而发的视频,就总结一下最近半个月的日子。
最近在做什么
已经记不太清楚六月一直在干什么了,总之七月上旬一拍脑袋想要搭个博客,陆陆续续搞到七月中基本搞定网站之后也没有开始写论文,直到拖到7.27晚上感觉再拖下去会完蛋才开始着手进行论文的工作。
一开始完全没心思看文献或者怎么样,一直刷小红书看别人的进度,发现别人开始的早的早在五月六月就开始写了,我拖到七月底连ERGO都还没有交,顿感压力山大。就这么自己吓自己,吓得晚上甚至睡不着觉。那个时候对自己上个学期做的选题不满意,以为自己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一边想着工作量这么大再不开始就完蛋,一边依旧踟蹰不前,我真是J人之耻,只热衷做计划却没能力执行。
这种焦虑到没法正常工作和休息的状态在这段时间里总共出现过三次,除了开始的7.27晚上,后面还有7.28晚上和8.6晚上(果然晚上容易emo)。7.28白天发现自己之前做的工作似乎的确还不错,模型和假设可以直接沿用,并且这样的话可以省去超大量的前期工作(不用从零选题,并且已经阅读了大几十篇相关文献、写过了4000字的Proposal)。当即心一横把Proposal直接发给老师,又把ERGO的表填了下等老师回复。但是一到晚上就又重新陷入焦虑,不知道导师人怎么样,不知道我的方向导师认可不认可,如果导师说我ERGO交的太晚不让我用一手资料怎么办,反正就是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最后还是靠音乐勉强入睡。音乐真的算得上消沉时期的一剂良药。
7.29下午导师才回复我,让我把ERGO先交了然后跟我约了30号的meeting,我就把问卷给做了然后跟之前做好的两个表一起提交了。当天晚上还没有从我平时的状态里进入到工作状态(或者说是紧急状态),还有点拖拖拉拉的,然后这时候看到了挺中二也挺浪漫的一段话:跟自己约定无论如何开始十分钟,十分钟之后想继续就继续直到无法继续。十分钟之后不想继续就停止。重要的是遵守这个约定,不然就会变得很难再信任自己了。“我只期待十分钟,然后跟自己说:我已经做到了最低限度的努力,剩下的,就交给灵感之神吧。”
终于勉强逼自己开始论文工作之后,发现进入状态之后果真没有那么困难。认真读了一些核心文献之后算是把我已经做了的工作和要做的工作捋清楚了,以及做了计划表:
7.30-8.5完成4000字LR,
8.6-8.9完成2000字Methodology,
8.10-8.16完成5000字Finding+Discussion,
8.17-8.20完成2000字intro和conclusion。
到这里其实还是有点忐忑,因为写作工作也没有正式开始,导师也还没有给出评价,真正给我打下一剂强心针的是7.30的meeting上导师问我的几个问题我都顺利回答出来之后,导师对我的方向和进展十分满意,夸了我很多,那时候我才是真的松了一口气。
幸运的是,我到今天为止一周多的时间工作进展还算顺利,
7.30 400字
7.31 600字
8.1 700字
8.2 800字
8.3 700字
8.4 0
8.5 1500字
8.6 800字
8.7 0
今天要是能顺利把问卷终稿做出来再写个500字就很完美了。
8.5把LR写完共计4700字发给了导师,8.7导师才回复,所以8.6因为ERGO的FEC委员会迟迟没有通过审批又开始了焦虑,同时叠加了其他一些debuff,超易碎。好在是导师给出的进一步的comments很让人安心,就在刚才我也收到了FEC审批通过的邮件,彻底安心了。只要能够顺顺利利写完基本就能顺顺利利毕业。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我导,用我朋友的话说,我是低能力和低执行力倒逼好运气,遇到了这么个神仙导师。学院给导师的要求是7.31之前完成六次meeting就行,至于帮不帮学生批初稿、给不给建议,都是导师自己决定。有的摆烂的导师压根从头到尾不鸟学生一下的,一到八月直接消失。我导是外校教授,跟我们说八月之后照样可以联系她,一直认认真真给建议。最关键的是,我导是中国人,英语说不明白的地方直接无缝转中文交流,太爽了。
对学习状态的复盘
其实现在的状态就接近我的理想状态:每天都学习,每天也都玩,留有安全余量所以不过分紧张。之所以说是接近,是因为还没有做到把学习和其他活动一视同仁为日常活动,在每天的学习时间开始之前还需要做思想准备。如果哪天可以睡醒之后很自然地开始学东西直到不想学了就去做其他事情,这样才算理想。
我也终于算是要跟陪了我至少五六年的“要么往死里玩要么往死里学”的状态说再见了,如果可以的话再也不见比较好。这种纯应试的学习节奏其实完全不利于个人成长,短时间内集中记忆的东西在应付完考试之后也会很快地被抛诸脑后,根本不符合记忆规律。从大二到硕士毕业,四年,八个学期,每到期末的时候就是猛猛学习的时候,平时就是关顾着玩什么都不学,考试是过了,但是也只过了考试,在考试之后想一下自己空空如也的大脑也只觉得懊悔。尤其去年夏天的雅思备考和毕业论文连在一起,真的不想体验第二次(现在就在体验第二次了)。
所以最好的状态就是习惯于一直在学习,其实说到底想要活得更精彩一点根本离不开一直学习。即使抛开跟考试和工作直接相关联的文化课学习不谈,想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也需要不断学习语言、历史知识、经济知识、金融知识和政治相关信息。其他的一些兴趣爱好,画画、摄影、吉他,甚至健身和穿搭,也都是需要学习的。就应该想学习游戏手法一样,自然而然地学习它们,而不是每次开始之前都需要给自己鼓鼓气说要学习了要加油啊。
人生是旷野
写到这里终于讲到我开头提到的那两个视频了。一个视频是up主冷水煮乐器发的,他在日本留学,也拍日本旅行的视频。我一直反感和抗拒小资式的精致拍照式旅游,到一个地方就打卡到一个地方就打卡,然后九宫格发到朋友圈配个自以为很精致的文案。但是冷水这个视频里的风格我很喜欢,就开车自己出去玩,拿着相机溜达,看到喜欢的风景就拍。坚定了我到澳大利亚之后买车+买相机的心。
第二个视频就相对复杂了。我给我的Blog的subtitle写了“人生是旷野”这句话,并不是因为之前各路公众号啊小资博主啊各种吹嘘,我也不了解他们使用这句话的语境和内涵。我喜欢这句话是出于我自己对它的理解:我之前跟我爸妈说,你们多把心思放在你们俩自己身上,能把自己照顾的好好的就行了,我也没什么物欲,买车买房结婚什么的我也没什么想法。我能力也不差,找个万把块的工作不成问题,就算再怎么样我也不会把自己饿死。对我来说人生还真就是旷野,爹妈能力强能顾好自己,我能力也不差怎么都能活,正所谓无欲则刚。
第二个视频的标题是 “把人生过成“旷野”,我付出了什么代价?北欧交换半年,其实我崩溃了好多次…”,内容是这个up主去瑞士交换半年,到处旅游酒吧party,爽完了开始感觉开销大,开始觉得是花家里钱感觉愧疚,还焦虑自己没有实习错过秋招春招回来之后不好找工作。最终把锅判给了亚洲小孩的打压式教育和由此而来的不配得感,小红书味有点重只能说。她的旷野也确实跟我的旷野不太一样。我的旷野是在我的能力可以cover我的欲望时精神上的旷野,我不需要拼命争取什么。大学毕业之前我的理想生活就只是找个工作租个房子养个猫配台好电脑而已。我的旷野还没有得到,因为我还没有毕业,但是她好像觉得她现在海外消费的日子算是旷野,国内其他按部就班发展的人是在轨道,既想要这段交换的经历和到处玩的时光,又想要不落下国内的一切发展和机会。
我其实也很心疼出来留学花的钱,但是老头觉得这点不算什么。我也一直对花父母的钱心怀愧疚,但是老头觉得他的就是我的我分这么清干什么,我到现在还不能认同,只在“老头给我提供了机会我要是放弃的话反而是辜负了他”这样想法的驱使下在个人发展方面不再吝啬于金钱。我之前还因为给游戏花钱内疚到掉眼泪来着,毕竟自己没有工作没有从事生产,钱都是家里给的。所以我就更不能理解付钰童那样花家里钱喝大酒,酒吧夜店花五六位数的,怎么会这么心安理得的。
评论区有个哥的评论我很喜欢
作为差不多背景差不多经历的人来说,现在我已经能平静接受自己的每一个选择了,还是想剖析复盘一下自己内心。
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你无非就是用父母的钱出去买了一段时光消费了一下,跟旅游没有本质区别,但是这段消费的代价极大,错过实习春招秋招就是一步错步步错。春招秋招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名校光环挤进一些大企业,社招和降级除北上以外的城市都是人生致命打击,但名校文科生心气极高很少有人自降身段,错过一些就业机会没有就真的没有了。同时文科和学高精尖的理科不一样,社会需求度差不多饱和,根本没有一技之长可以傍身,能倚靠的就是名校光环,容错率很低。
但是唯一的正当性就是在65岁退休的未来、国内高压内卷的环境衬托下,你多了一段值得回味的快乐自由时光。评论区的鼓励背景也产生于也是因为我们国家各企业很少有wfh的工作制,年假很少,法定假太贵太挤,大段空余时光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奢侈的,大学不出去以后真的很难出去,出去交换就像比别人多了一段时光,这种和大部分人不一样的经历让我们产生了一种虚妄的“独特感”所以天天叫嚣着什么旷野。但是,花父母钱又不能正当享受的割裂感很强,大部分父母也抱着让你去享乐而是一定要学到一点什么的态度,所以消费换来的就是惴惴不安的快乐,就像这段时间是被偷来的。(能和大部分人不一样,经历很多确实很开心,仔细一想快乐都是对比出来的,如果我们人均家庭都负担得起这种,海外summer camp从小学暑假人均一个接一个,14亿中国人都有这种体验,评论里各位还会不会觉得这样很unique,你的旅途是花钱,不是创造,这段经历就跟网络购物、大额消费一样,花了就花了)
换个角度想,如果我们有流行wfh制,年假充足,gap被认可,那么工作了自己挣钱去旅游、留学,内心一点负担都没有,还会有这种崩溃吗。但是我们内心非常清楚,我们没有这种大环境。考虑到你的本硕背景和专业问题,错过了春招秋招就是一步错步步错。出去“偷来半年一年”,以后依然要还债。找到工作后还有各种无意义的疲惫感、婚恋、子女、退休、自由、赚钱。哪怕你现在进了一个好企业找到心仪的工作,以后依旧要面对自己价值感的问题。既然发生了就不如趁早认清现实,接纳自己,寻找除了名校大厂以外的自身不能替代的价值。这些苦难这本身就是旷野的一部分,而不是花父母钱在外面消费一段快乐时光,不负责不承担的日子才叫旷野。
只希望我能对得起老头的栽培,不说比他强至少不能扶不起来吧,都让用这么大劲扶了。
说个题外话,前段时间聊到就业形势,我说我本科学校和我的专业其实还不错,我的室友们因为考研错过了秋招,却也在次年春招短暂的准备后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二三线城市12k+的月薪。老头说,不错什么啊不错,这也能算不错?我说你就是眼光太高了,现在年轻人大把找不到工作的,大把两三千月薪的,本科生能找到12k+的工作再怎么也算不错的工作了。其实想想,我现在不那么焦虑于找工作,还是老头太努力了。路都让他铺好了,我跟着走就行,压根不需要跟其他哥们一样当无头苍蝇。唉,老头的恩情是真的还不完了。